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  • 官方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888888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手机访问
  • 彭水同城网

     找回密码
     立即注册

    快捷登录

    查看: 5757|回复: 0

    桐楼:村村有产业 振兴动力足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1

    主题

    0

    回帖

    7

    积分

    来宾用户

    积分
    7
    发表于 2022-7-15 10:31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

    村民在管护丝瓜。 融媒体记者 廖 唯 摄影

    融媒体记者 廖唯 周术军 张茂玉

      7月5日,走进距离县城84公里、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、总人口只有5840人的桐楼乡,目之所及,产业“多点开花”,遍布全乡。

      普子村建起淡水鱼养殖基地,细沙村建起200亩丝瓜络示范种植基地、发展生态米种植与初加工,桐木村有200亩辣椒示范种植基地、种植中药材黄精380余亩、方竹笋240亩,除此之外,全乡还有800亩蜜本南瓜、4450亩油橄榄,打造1000亩火棘果基地等。

      一个全县最偏远的小乡镇,如何做到村村有产业的?

      桐楼乡党委书记张倩表示,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,桐楼乡切实推进“发展集体经济助农增收、引导大户先行带农增收、争取政策支持惠农增收”三大举措,探索建立了“公司+大户+农户”“专业合作社+集体经济+农户”等农业发展模式,全力构建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发展格局,确保“村村有产业、品品有特色、户户有增收、人人能干事”,通过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根基,逐步呈现出一幅产业强、动力足的优美画卷。

      小鱼儿游出致富路

      正午时的普子村3组振普淡水鱼养殖基地,阳光洒在鱼塘水面反射起来的光有些晃眼。村党支部书记赵长松来到基地,推上增氧机开关,塘水泛起涟漪,再向塘里投饲料,鱼儿们又“活”了起来,三五成群地争着觅食。

      淡水鱼基地不仅盘活了村里闲置的山坪塘,还让村集体经济“活”了,也“活”了村民们的致富路。

      赵长松之所以把淡水鱼基地取名为“振普”,寓意就是振兴普子村,曾经的普子村村集体没收益、村民增收难,这让赵长松不得不思考出路。于是,盯准了村里水源丰富的优势和闲置30多年的30亩山坪塘。

      2019年,普子村村支两委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彭水振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以“公司+大户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淡水养鱼养殖项目,在前期充分考察论证、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与当地养鱼大户赵绪权签订了合作协议,并由村集体负责整修场地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,赵绪权以养殖技术和鱼苗入股,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致富路。

      “在2019年7月,向鱼塘投放了裸鲤、草鱼、花鲢鱼苗共8万尾,2020年9月首次卖了3000斤鱼,收入4万多元,还给村民们进行了分红。”赵长松介绍,2020年底,渔场进一步扩大面积,并新建成鱼苗孵化基地。

      赵长松说,建鱼苗孵化基地,这也是综合市场情况和养殖成本因素,养殖基地逐步转型,在同样养殖数量的条件下,养殖鱼苗的成本更低、周期更短、效益更好。去年3月,投放3个品种鱼苗共2000万尾,今年销售了5万余尾,主要销售县内走马、乔梓等乡镇,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万余元。下一步,基地的发展方向主要以销售鱼苗为主,养殖成鱼为辅,同时完善垂钓设施,打造垂钓休闲基地。

      小辣椒映红好生活

      “种辣椒不愁卖,效益好。”在桐木村,说起村里的辣椒产业,村民们竖起大拇指。

      桐木村种植辣椒有10多年历史,当时就成立了桐楼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,带领村民们一起种辣椒,并且打开了销售市场,远销武汉,深受客商欢迎。当时很多村民靠种植辣椒脱了贫。

      但是,当初的种植方式和烘烤方式还比较粗放。

      2021年,桐木村来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,决定把辣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,通过“村集体经济公司+基地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科学化、规模化种植辣椒。驻村工作队还通过整合各类帮扶资金,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,为辣椒产业发展注入活力。

      

      “桐木村流转200余亩土地打造辣椒种植示范基地,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捐赠复合肥12吨、鲁渝协作产业资金10万余元,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辣椒的种植、管护。”桐木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任春晖介绍。同时,通过大棚育苗、对烘烤房升级改造,从而保证辣椒的产量更好、品质更优。

      辣椒种植示范基地的打造,这也更加坚定了更多村民种植辣椒的信心。

      “以200元/亩进行土地流转,土地流转的农户优先在基地务工,在村集体的收益中,还可以享受二次分红。”桐木村党支部书记颜志江说,农户自己种植辣椒,村集体经济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,以保底价2元/斤进行回收。

      6组村民张世权夫妻俩都是残疾人,他们种了5亩辣椒,张世权说,种植辣椒需要的体力相对较小,1亩辣椒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。在村里,像张世权这样的种植散户还有100余户,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种植1亩到5亩不等。

      目前,辣椒种植已经辐射到全乡1100余亩,带动全乡农户370余户,户均增收预计7000余元。

      丝瓜络编织大产业

      在细沙村6组200亩丝瓜示范种植基地,远处望去,绿油油一片;走近一看,一株株丝瓜藤爬上水泥桩向四周蔓延,藤上开着黄色的花十分惹眼,一根根翠绿的丝瓜从枝蔓上垂下,有的只有拇指般大小,有的已十分粗壮。

      棚架下,12名村民正在管护丝瓜,疏果、剪枝、剪花,还有对较大的丝瓜进行加固。“每年5月丝瓜藤开始上架,6月开始疏果、剪枝,一直到立秋前,一根藤只让它结三个丝瓜……”村党支部书记张坤很熟练地介绍起丝瓜管护知识。

      张坤介绍,成熟后单根丝瓜最长能长到1.4米,单根最重能达10斤左右。

      那么,张坤所说的这丝瓜到底是什么丝瓜?用来做什么?又是怎么“落户”桐楼的呢?

      原来,细沙村所种的丝瓜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季节蔬菜,而是天萝一号丝瓜种,这个品种产出的丝瓜不仅具有抗病毒能力强、产量高、个头大的特点,更是改变了其单一食用蔬菜的价值,通过成熟的丝瓜晒干成丝瓜络(丝瓜瓤),广泛用于制作床垫、鞋垫、坐垫、保健枕、化妆品以及厨卫洗涤用品等,市场前景广阔,其经济价值远超食用价值。

      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,打造一村一品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2019年,细沙村以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的模式,流转42户村民的土地共200亩,发展丝瓜种植产业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丝瓜产业已在细沙村“长”大,有效地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增收。

      “每年从3月开始基地就有活儿干,耕地、起垄、播种、除草、采收我都在这干,10元/小时,一天能挣80—100元工钱。” 张世成对在家门口的丝瓜基地很满意。既有土地流转费收入,又有务工收入,这个丝瓜基地带动像张世权这样的当地村民100余户增收,户均实现增收1万余元。

      “今年8月中旬就可以采收丝瓜,鲜丝瓜经过清水浸泡、晾晒变成的丝瓜络后进行销售,主要卖到浙江、江西等地。”张坤说,丝瓜络的单价在40元/公斤,根据今年丝瓜的产量,预计基地产值在90万元左右,村集体收益预计达30万元。

    (来源:彭水日报)
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    x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官方微博:

    联系电话:

    023-78455338

    官方公众号:

    官方微信

    手机APP下载:

    官方微信
  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  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警备案     
    渝公网安备 50024302000109号
    渝B2-20200332 | 渝网文(2020)0824-106号 |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500038211002 号

    QQ法律声明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彭水同城网 渝ICP备14009810号-1 Discuz! X3.4 Licensed Powered by © 2001-2023 Comsenz Inc.  

   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